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

最新“民法”列表

关于善意取得适用要件若干问题的探讨
我国学界对善意取得是否适用于不动产,是否以无权处分合同有效为要件,存在不同的认识.由于不动产登记的公示方式与公信力的特殊性,善意第三人对于登记存在"误信"的可能,对其信赖利益的保护适用登记公信力保护,而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此外,探讨是…
建立网络传播权的新视角
网络传播行为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可以分解为:数字化,上载,传输,下载,浏览等多个过程.版权的板块式保护适合于分类行为时代,其保护作品新的使用方式的做法是:采取按时间拆分,再把拆分后的子过程归类于版权法中已有的权利范畴,使用已有的权利组合保护新的…
也论取得时效制度
本文对取得时效的理由进行反思,认为正是由于诉讼时效效力采取诉权消灭主义,取得时效才有必要存在,故我国民事立法中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针对取得时效的立法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分析了在民法体系中如何与诉讼时效进行协调的问题.取得时效诉讼时效逻…
公有制财产的物权法构造
一 公有制财产如何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如何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所谓公有制财产进入市场,其基本要求就是要按照产权标准重新配置传统体制下的公有制财产;从物权法律制度层面来说,就是要将市场体制下各方当事人对公…
论居住权制度的保障功能
文章作者对于2004年10月人大法工委通过的物权法草案中首次规定的源自于罗马法的居住权制度进行了阐释.对于居住权制度的身份性和保障功能进行了澄清和否定. 居住权,役权,人役权,弱势群体,公房制度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文件中通过…
WTO后过渡期的司法应对
从2004年12月11日起,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贸,WTO)的承诺,WTO后过渡期到来.随着WTO后过渡期的到来,人民法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把加入世贸带来的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限度,能否迎接挑…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价值:批判与思考[下]
(二)"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倾向的挑战 近,现代民法上出现所谓"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之倾向,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所谓"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其描述的是物权与债权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或者相互混合的法律现象. "物权债权化"主要是…
浅议输血感染案件的归则原则
最近几年,输血感染案件频频发生,今年4月7日的第51个世界卫生日主题就定为"血液安全".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与医院,血液中心对簿公堂,但诉讼之路步履维艰,其个中原因在于此类案件的特殊性导致了司法审判人员和理论学者在归则原则适用上的分歧.…
试论房地产抵押登记的效力
一,房地产登记概述房地产登记也就是不动产登记.所谓不动产登记,即经权利人申请,国家有关登记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的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登记制度是维护经济秩序,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手段.登记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对不动产交易关…
物权法草案总则一般规定之评析
2004年10月22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再次审议,并有望提请明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虽然该草案得到大多数人的好评,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种背景下,笔者…
论涉他契约(上)
目次 一,涉他契约的制度价值及其制度设计 二,涉他契约的法理分析 三,对我国新合同法有关规定的评析 依通说,涉他契约为其内容涉及第三人的合同.包括两种情形:其一,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由一方使第三人向另一方为一定给付,此谓"由第三人给…
中国物权法总则编之评析
今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本文以二审审议稿为蓝本,针对其总则编进行评析.在肯定其主要特色的同时指出立法的缺陷,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物权物异议登记预告登记一物一权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
法国民法上的托管财产所有权
财产托管制度在罗马法上便已出现,其规定的某些原则后来也为法国古代法所采用.但在法国现代法上,虽然存在并继续出现财产托管的某些特别规则,但并不一般规定.对此,法国一些学者发出"改革立法"的呼吁,并对有关问题作过一些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
论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弥补了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不足,但其在理论上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本文从公平责任原则的概念,适用条件和具体情况等角度作了阐述,旨在防止公平责任原则的滥用.公平责任原则适用公平原则也称公正原则,…
国家的态度: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的表达与实践(二)
四,法律表达与法律实践的不一致——执法折扣关于国家对民间收债态度的分析,引出法律表达与实践不一致的问题.基于法社会学有关"行动中的法"的分析框架,我们可发现,法律表达与法律实践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如民间收债的法律与实践之间,民事诉讼法与诉讼实…
论涉他契约(下)
(3)债权人同时享有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之权利 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不仅使第三人取得对债务人的请求权,而且同时使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请求其向第三人给付的权利.此系其与债权让与在法律效果上的根本区别. 债权让与是债权人与第三人(债权受让人)…
对物权法指导思想的一点看法
物权法的制定是为以后民法典的制定而作准备的,物权法以后将是民法典中的一部分,它的基本精神和民法典的基本精神应该是一致的.但物权法草案中根据所有制的不同,将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同民法的平等基本原则是相违背的…
不动产物权公示制度三论
不动产物权公示是不动产物权的重要制度,但是理论界对公示的对象还存在争议,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不动产物权的公示对象是物权的变动;对于不动产物权公示与物权变动的关系上,应以公示生效主义为宜,但应对其进行功能优化;在公示生效主义下,公示具有公…
让与担保在我国物权法中的地位
在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物权制度中,让与担保制度是一种由学说和判例发展起来的,以习惯法和特殊法的形态存在的担保制度,它在传统大陆法系的物权体系中很难准确定位.在我国物权立法中,无论是从动产还是不动产的担保制度来分析,现有的担保制度,现实的…
国家的态度: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的表达与实践(一)
凡不可说的,只能显示……凡可说的,都是可以说清楚的……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1——维特根斯坦按法条主义逻辑,国家禁止民间收债,故民间收债违法,当事人法制意识淡薄,对收债人应严肃处理,对委托人应加强教育,甚至处罚.但事情是否如此简单?一旦超越…
论民法典中的民事责任体系——我国民法典应建立新的民事责任体系
一,民事责任的立法例及其发展-责任与债从融合到分离 研究民法典中的民事责任体系,需要研究民事责任的立法例,把握其脉络,才能了解其发展趋势.民法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体系包括其民事责任体系,主要受罗马法的影响.因此,首先需要从罗马法的民事责任体系…
法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
「」本文从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一般规则,分类及其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法国现代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作了详尽介绍,为构筑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制度依据. 「」法国,时效,取得时效,普通时效,短期时效,权利证书,时效利益 时效…
地役权制度的立法价值与模式选择
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关系宿生争论,有以所谓相邻权取代地役权的,有以地役权取代相邻权者,二者关系究竟如何,在我国目前物权立法紧迫之际必须做出回答.笔者在考察了二者的基本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基本保障和更高追求上,而且地役…
论人格利益准共有
准共有原本是物权法的概念,但是,在人格权法领域,也存在人格利益准共有关系.人格利益准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项特定的人格利益共同享有权利的共有形式.在人格利益中,相关隐私,集体照相,共同荣誉,家庭名誉,合伙信用,"…
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以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为背景
民事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利,一般都包含有处分权能,(注:并非所有类型的民事权利,都包含有处分权能.例如自然人所享有的生命健康权,除了具有高度风险性的体育运动等极为个别的情形外,在一般情形下并不包含处分权能.)因此,"处分"是民法上的基本概念.…
论民法典与我国私法的发展(二)
三,民法典与私法发展的悖论如上文指出,民法典为私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与平台,"民法典的编纂并不是私法发展的结束,而是法律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某些价值评价被暂时明文规定下来."但同时应看到,尽管民法典是发展私法的有效形式…
物权法的基本范畴
本文从经济生活的现实出发,指出传统的将物权法视为归属静态财产关系的法的观点的不足.从而将物权法的基本范畴划为三部分,即归属静态财产关系,规范物权的变动,规范第三人的保护.并分析了我国理论上关于所有权的三分法,物权变动,物权法对第三人的保护诸…
对英美侵权法近因关系认定规则的认识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causation),直到现在仍然一直被中外学者和法官视为不解之法学难题.在英美法系,尽管没有成文的侵权行为法典,但学说与司法实践均将因果关系作为侵权责任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公正地认定事实…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价值:批判与思考[上]
一,物权概念与债权概念的形成 据考察,近代大陆法之物权概念由中世纪(11-13世纪)欧洲前期注释法学派正式提出.立法上,物权概念的使用第一次为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第307条)所为.而物权之系统理论的提出及物权制度在立法上的定型这一…
对设立和完善先占制度的探讨
先占制度作为一种原始的财产取得方式,是动产所有权取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目前的《民法通则》对先占制度未作规定,但先占作为一种习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并伴随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来.我国物权法草案已对先占制度作了相关规定,本文认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